长春航展震撼亮相的雷电8A导弹正规实盘配资十大平台,展现了中国军工的一箭双雕智慧
在近日举行的航空展览会上,歼35A隐身战斗机首次公开展示了其机腹弹舱内的新型武器——雷电8A反辐射导弹。这款导弹的独特之处在于,它是由著名的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变身而来。从外形上看,两者就像一对孪生兄弟,无论是流畅的弹体线条还是标准化的尺寸参数都如出一辙。
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改装思路其实大有来头。早在上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场上,美军就曾将AIM-7麻雀空空导弹改造成AGM-45白舌鸟反辐射导弹。如今中国军工将这一智慧发扬光大,让霹雳15导弹实现了一弹两用的华丽转身。
展开剩余82%【化繁为简的改装艺术】
霹雳15导弹堪称改装界的模范生:3.2米的修长身材配合180毫米的标准直径,搭配高效的双脉冲火箭发动机,既保证了超音速飞行的稳定性,又能实现160公里以上的超远射程。这些与生俱来的优势,让它转型为反辐射导弹时显得游刃有余。
这种改装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:生产线可以一鱼两吃,维护保养也能一套人马两套装备。相比从零开始研发新型导弹,这种方案至少能节省30%的研发周期和40%的生产成本。更妙的是,部队接收新装备后几乎不需要额外培训,因为操作流程与熟悉的空空导弹大同小异。
【小身材大能量的完美平衡】
与前辈鹰击91这个重量级选手相比,雷电8A堪称轻量级冠军。让我们看一组直观对比:
- 长度:雷电8A 3.2米 vs 鹰击91 4.7米
- 重量:雷电8A 130公斤 vs 鹰击91 600公斤
- 挂载量:歼35A可内置6枚雷电8A,而鹰击91只能外挂1-2枚
这种瘦身带来的战术优势立竿见影。想象一下,一架歼35A如同隐形的电子猎手,在不破坏隐身外形的情况下,能同时锁定6个敌方雷达目标,这种威慑力足以让对手的防空指挥官夜不能寐。
【智能化的雷达杀手】
别看雷电8A个头小,它的智商可一点都不低。采用中段惯导 卫星修正 末端雷达制导的三重保险,打击精度控制在4米以内。更厉害的是它的记忆功能——即使目标雷达突然关机,导弹依然能凭着之前的定位数据继续飞行,就像装了电子记忆芯片的智能武器。
这种能力在现代空战中至关重要。如今新型防空雷达都装有反辐射导弹预警系统,能在被锁定的瞬间发出警报。但雷电8A的抗关机特性让这套防御机制形同虚设,堪称雷达系统的天敌。
【体系作战的神经中枢】
雷电8A与歼35A的组合,就像给隐身战机装上了电子战大脑。歼35A的相控阵雷达不仅能发现空中目标,还能精准定位地面雷达站。配合数据链系统,多架战机可以共享目标信息,实现A机探测、B机打击的协同作战。
这种能力已经达到美军现役AGM-88D哈姆导弹的水平。但我们的优势在于,雷电8A是专为五代机量身定制的内置武器,而美军F-35至今仍需外挂反辐射导弹,隐身性能大打折扣。
【改写空战规则的隐形搭档】
歼35A本身就是个空中黑科技集合体:菱形机头设计让雷达波四处散射,特殊涂层能吸收电磁波,连发动机喷口都装有热浪吸收器。搭配推力18吨的涡扇19发动机,其性能已全面超越F-35。
如今加上雷电8A这把电子手术刀,歼35A真正实现了隐身突防-电子压制-精确打击的全流程作战能力。当这样的战机以编队形式出现时,传统防空体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从引进仿制到自主创新,中国航空工业用三十年完成了惊人跨越。如今歼20 歼35的双隐身组合,正在西太平洋上空书写新的空战法则。雷电8A的出现告诉我们:现代战争不再是单一武器的比拼,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智慧较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正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